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

谷歌翻譯之我回不去了

 


是的,我回不去了。


英文不好的 國際化的我們,常常需要翻譯工具來幫助我們了解國際情勢(其實是為了考試寫報告)。當然,我們(我是說1970s~)似乎不是那個讀英文要把英文字典翻到爛,背單字用看一頁撕一頁的那個自殘苦學世代;但相同的是,縱使擁有資訊工具的我們仍然躲不過翻字典/查翻譯這件象徵學習的行為。

舉凡中翻英,英翻中(作業好難寫!),日翻中(打電動嘛?)中翻日(要幹嘛?),殘中轉正中(有人這樣嘛?),電子翻譯工具一直都是電子世代人們的好夥伴。從國中時候,好野人同學才能擁有的第二個鉛筆盒- 無敵西低65 貝斯它!到可以縮小成名片般大小,常常找不到放在哪的快譯通真人發音,那個直方塊的存在,每一個都穿插在曾經奮發向上的台灣茵仔的回憶裡。

90年代,PC世代來臨,電子翻譯機開始被翻譯軟體取代,好多人用也都沒人知道怎麼來的(誤)眼博士(Dr. Eye),應該也是安裝完海盜版WinXP之後的受害 好用工具之一。2000年 .net 啪搭一聲泡沫,網路公司倒了不少, 20年前由Time Berners-Lee 公布的WWW網路應用卻沒有從我們身邊溜走;從web 1.0 到 2.0,翻譯軟體從本機端飄上雲端(沒錯,這個詞夠新潮吧),從 web 2.0 到 web社群 3.0,翻譯的字源從"韋伯/大英百科"到了"CNN/BBC或是鄰家英文系姊姊的文章",翻譯這件事情,開始來自擷取網路文章的語意或是群體修訂的結果,這種方式直覺的就像是轉過頭問問班上的英文小老師:ㄟ,(指)這個單字什麼意思?簡單,卻非常即時有用。不管時代如何演進,手中的工具如何變化,翻譯這件事情始終沒有離開過我們。

沒想到~就在G+出現的幾週,號稱要重新整合資源的谷歌,竟然把這個有用且跨時代的工具暫停服務了!這....實在想不通,從網路流量(幾乎是純文字)到平台提供資訊的難易度,都看不出Google Translation服務停止,對G社的資源能夠整合節省到多少?G社建議我們轉用Google翻譯,我想請我的英文老師出來疾呼:我們反對!因為老師都曾訓斥我們:讀英文不要逐字造翻,要多跟字典當好朋友,知道字的各種含意啊!

終究,谷歌翻譯或許也成了谷歌+盛起的其中一個受害者。
不管啦,我要谷歌翻譯,我回不去了!

p.s. Android手機版的Google Translation還可以用!耶~

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

從 小三 看 app market 生態圈



今天的主角為:小三 (3-min)。

這裡其實想要聊的是:
App market的生態圈 (eco system)。
什麼是生態圈?開發者從設計到上傳,使用者從搜尋瀏覽到下載app。

因為這個實驗app她是三分鐘做出來的,所以我叫她小三,不是電視上演的小三喔:P

因為這些網站,讓我們可以在三分鐘之內寫出並上傳合法的Android應用程式。
不誇張,真的是三分鐘,還加上摸索一下完全沒用過的網站介面。



小三下載分析


先分析一下“小三”在Android Market上架“一天”之後的統計數字:
為什麼一天就可以看出端倪?

因為依據某百萬下載作者的經驗,下載的量不會因為時間的長短,而劇烈減少或是增加。
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假設app下載的行為是持續而隨時間而常態分布的。
(當然這個app應該是在品質穩定且可預期的前提下 )

1) 下載總數:共有68次下載
2) 2種主要語言(英文與中文)+其他6個語系
3) 3個主要國家(台, 美, 中)+其他7個國家
4) 5種主要手機
    35.4%用HTC, 13.3%用Samsung, 6.7%用SE, 4%用moto, 4%用Asus.
    36.6%可能是二線/山寨/白牌機。
5) 2個Android版本 (2.1 & 2.2)

下載者使用的語言

下載者的國家


下載者使用的裝置

下載者的Android版本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小三如何設計?

1) UX與內容設計
小三 使用 3rd party平台建立web based android app.
小三 選的是 提供輻射資訊的工具程式。

到底web還是native的app哪種比較好?這個論戰,似乎還沒有最後的答案。各大app market不論從使用端或是開發端,也都不願意放棄提供任何一種方式。但從chrome store的一些分析來看,native app提供了使用者較親切且豐富的使用經驗。而web的設計方法,則看起來對於開發者較有利。反而,有限的網頁技術目前限制了app的豐富性與創意,尤其在UX上面。


2) App的開發時程

小三 使用超快速設計,從想主題到上架,只用了三分鐘。

快速建立模型(Agile design)好嘛?我的感覺是,對於有經驗的團隊是好的,因為他們的產品可以快速的在市場上獲得回饋,也可以馬上的進行再次修正,讓產品更好。但相反的,對於技術品質不佳的團隊,因為無法快速的修正缺點,只會讓產品質持續低落,甚至進而傷害了品牌價值。


3) App的發佈機制

小三 亂剪了幾張圖之後就成功傳上Android Market了。

Apple 與 Android 陣營的app上架方式,剛好是兩種強烈的對比。
iOS app由App store強烈控管,集權管制,審核後才能上架,因此,Apple掛保證,使用者至少只要負責付錢跟享用就好了。而Android app在開發者合法註冊後,似乎就沒有太嚴格的規範了。了不起限制你一定要上傳幾張照片,符合幾個market的欄位,之後開發者就可以輕鬆上傳到Android market,置於Android app好不好,這...就看運氣與良心了。



從小三看 app market 生態


我手上沒有數據,但我可以猜測完全0下載量的app應該不在少數,但做的比 小三 還爛的app應該不多!

關於app market 生態 (eco system) 這裡有一些心得

1) 掌握話題的app有看頭
小三其實是看輻射線分布的程式,充分掌握了話題性。同時間,正經的 iOS app 輻射偵測已經跳上台灣iOS app store的榜首。

2) 掌握上市時間才能出頭
Time to market很重要,真的很重要。同性質的程式,尤其是內容導向的工具程式,千萬要相信,使用者真的沒有那麼閒,已經裝了一個偵測輻射的app要是用的還不錯,一般人是不會再花時間/成本安裝另外一個同性質的app的。

3) 用 雙語 和 心 表現你的app
App UI的多國語言不用多說,想作國際化的程式必備!但特別的是,作者在android market上對於程式的描述,將會影響下載的國家來源與群眾的下載意願。所以,請用心寫你的程式描述,並且使用雙語(以上)邁向國際。

4) 建立app的方式更多元
第三方 app 建立工具/平台,像是Titanium漸漸出現,這意味著寫程式這回事將從專業開發者擴散到創意擁有者,軟體的品質與能力,將不只掌握在專業開發商手上,或許會轉移到第三方輔助開發平台?


5) Android Market 品質堪慮?
小三從出生到送到android market, 作者沒有用實機跑過,甚至連模擬器也懶得打開,這樣的app作者可能連test case聽都沒聽過,品質怎麼會好?(事實上真的很爛,最主要的內容竟然show不出來 > <)
目前看起來相當開放的Android market在受到後門病毒攻擊事件,似乎需要更多管理的機制,而更積極的管理似乎可以從G社徵才嗅出一點味道。


最後,感謝各位下載 小三 的朋友,謝謝你們沒有任何的評價,表示我沒有太傷害到你們。但我也很擔心,為什麼你們沒有任何的評價?

後記:終於有人給了一顆星,這才對嘛:D
後記2:直到4/6已經有620次的下載, 263次的安裝 (42%) > <
後記3:5/20更新,1034下載...28%安裝...逐漸下降中... 

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

站在巨人肩膀學UX:谷哥學長裝扮術之十字箴言

photo: flickr, 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emiliablom/5261913170/



說是User Experience設計的原理原則,又是好久以前就晾在Google網頁裡了,但重看了一次,仍激動的覺得:嘴泡的好啊!了得~

再來復習一下,你的軟體/硬體設計做到了幾項?
  1. Useful 好好用 
  2. Fast 真的快,好厲害
  3. Simple 簡單生活
  4. Engaging 大人小孩都甲意
  5. Innovation 有創意
  6. Universal 樓上揪樓下
  7. Profitable 別賠夫人也不折兵
  8. Beautiful 蔣先生:美,是記憶是感謝
  9. Trustworthy 愛我就相信我
  10. Personable 揪甘心,你我個性大不同

原文翻譯就不用我來了,交給 有感情的機器人吧

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

賣溝search啊~睏啊瞇西~



沒有那種明明就哈欠連連,卻還是盯著電腦猛看,滑鼠無意識的飄來飄去的經驗?
如果你有的話,馬上來用用看這個“哈欠版的Google Search“。(記得打開喇叭)

用過之後,你有沒有覺得人都有一種反抗的意識,人家如果哈欠打得比你大聲,你整個人就警覺的有精神了起來,就像是在魚池中放烏龜,魚肉會變得跟鮮甜。

別別別..以為這又是一個搞笑之作,如:lmgtfu (let me google that for you)。技術面,這個網站使用了HTML5, js, jQuery,創意面還來自了兩個台灣UX設計師 - yuin, chawei 的研究與靈感。

這個實驗帶出了一些有趣的議題,如果網頁的某些控制項目(control),符號,有了某種情緒反應,人們會是怎麼看待/使用這樣的網頁呢?是不是哪一天,我的瀏覽器會生氣的罷工,因為我早上忘了跟她說早安?





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

出錯也能呵呵笑


必須站出來說句話:工程師其實是很可愛的,笑點很低的。
你在google網站上看過多少種http status了呢?

歡迎投稿~來稿照登!(不限google)


# 3/23 update
再來一個~ 
這個大叔似乎已經找到鬍子都長出來了,還是找不到你要的頁面啦!
"page not found"  from Scribd






# 3/9 update
[404] from github。金鉤追








[404]
[500]

2011年2月23日 星期三

程式設計之道番外篇之番外 - 今天你練習了嘛?

Vgod的 追求神乎其技的程式設計之道 這個系列,相信是許多工程師/設計師長期追蹤的好文。我也不多介紹,錦上添花了...

這篇番外篇,讓我有一點點感觸。

文章中提到了來自日本的“功文式數學“,剛好我在小學時也被強迫的上了一陣子。就跟vgod說得一樣,因為很快就可以做完,一開始覺得超有成就感。而且,數學教材的寫作制度,還可以藉由教材的完成不斷而虛擬跳級。或許某種程度也彌補了自己無法進入資優班跳級的缺憾。哈。

過了不久,寫著寫著,發現很多數學題目自己都不甚理解,但神奇的是,卻可以反射性的答題。這種莫名其妙的心情油然而生,反抗練習的態度也直接的反應在對於數學的排斥。

不可否認的,不斷的練習讓我在基礎的數學運算上非常快速,直到今天都非常受用(我常運用在雪拼的折扣計算上)。但可惜的是,我無法更進一步去理解數學的美,甚至負面的產生了排斥。所以小學之後,我應該都不斷的被歸類於數學不好的文科人物。

生命的巧妙就是,出了社會,我還是走上了程式設計師一途。許多的數學問題不斷的環繞在工作的周遭,不得不的,程式中常常需要算算寫寫甚至想想數學算式,我又與數學交會了!但是這個時候,我卻驚覺解題的快樂與數學的巧妙,因為寫程式而認識的數學,讓我重新接受了數學的美好。(雖然我的數學還是停留在小學等級)

我記得我小時候,曾經跟媽媽說過:功文數學是填鴉式的教學。(當然是被痛罵了一頓,哈哈)
但是想一想,某種程度的填鴉式算術練習,或許正是程式設計師的創意基石?
因為熟稔而去除不確定性,因為肯定,所以知道變化會在哪裡,填鴨或許也不只是負面意義了。

對於填鴨的好壞,我沒有正確答案,因為我的經歷不算成功。
但,或許vgod已經肯定的證明了!:D

經由vgod的經歷,可以更肯定的是:不斷的練習,絕對是成為專業人士的必經之途。
今天的你,練習了嘛?

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

Mr. Goooo,你的情人節也太閃了!


是路上過節的情人手勾著手閃,也不是MSN上情人們的暱稱閃,更不是facebook上的情人嘟嘴合照閃。而是,今年的情人節Google Doodle....也....太醜 閃了吧!


這次的配色,告訴我們,想要設計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RGB配色組合是這樣的:



R: # ED2124

 G: #00A652

 B: #4683C6





而且,絕對會讓人們看了以後閃到眼睛睜不開,這...其實也算是一種情感設計(emotional design)吧?

憨人的我們只能猜,異於平常大小的長方形圖片,可能是在影射情人節禮物的形狀。再搭配上精心設計意想不到的配色,讓人只能懷疑,這次Doodle的作者,應該也是去死去死軍團一員吧!

Happy Valentine's Day, 2011!! :-D

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

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之2011年智慧型手機市場

書上常說:天下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政治史上如此,科技史上也不為過。
天下好像沒有一定的朋友與敵人,尤其是做商人。為了賺錢,是敵是友常常也傻傻分不清楚,可能只有$$才是彼此的共同目標,嘿嘿...

先來看看我在三年前寫過的文章(怎麼時光飛逝的感覺..),2008年的No.1是Symbian,No. 2是Windows Mobile,接下來是RIM和Apple。當時還稱Window Mobile是股惡勢力,如今,可能連作惡得能力都沒有,只能餓得氣若遊絲而已...

2011的今天,持續觀察Canalys的調查報告:Google Android兩年內強勢冒出頭(32.9%),Nokia累積的勢力仍在(30.6%),蘋果依舊保持誘人魅力(16%),RIM一直在特定的領域努力(14.4%),而微軟呢?好慘(3.1%)...

肇因為Symbian設計上的種種限制,Nokia一直無法在使用者界面上做出創新的改變。事實上,Nokia是充滿危機感的,也因此又有Meego的出現,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...。就因為,遲遲不能推出的Meego,使得最近又有謠言指出Nokia又將要與氣若遊絲的微軟結盟,如果只為了搶佔3.1%的市佔率嘛,我覺得似乎是沒有那種需要,如果是為了眾志成城一起來想辦法打倒Android,我相信“Micronia”的幾千臭皮匠還是有機會做出有力的反擊...


嘆:手機業界十年河東,十年河西的勢力流轉是多麼的可怕!






2011年2月4日 星期五

誰是誰啊?

http://www.engadget.com/2011/02/03/what-is-google-who/ 引用



Android 3.0 HoneyComb演說上,眼尖的觀眾們又發現了某個bookmark上面出現了一個“Google Who”網頁。也因此,又引來了一陣小小漣漪。信眾們以為谷大哥又想要出什麼招了嘛?
其實不然,經過證實這只是個內部查詢員工資訊的網頁,人客啊,您想太多了啦~


其實要不是谷哥的強大魔力,信眾們把任何枝微末節的事情都拿了放大鏡來觀察,不然,其實世界第一大工廠富士康集團也有個叫做104內部查詢網頁,另外,甚至還提供24x7不間斷服務全球總機(VoIP)服務,找人不僅有專人服務,使用過的人更不會忘記那個要您報上工號與姓名的冷冽聲音...

其實說真的,公司只要稍具規模,好用的尋人系統是有存在的必要。我好奇的是Google Who可以找到什麼?如果找人只能找到分機與email就太遜了,能夠善用人肉搜尋的“良善面”(人肉搜尋爭議仍多,但不是這個kuso的人肉搜尋@@),把這個人的相關訊息都一併提供,例如:blog?著作?興趣...那接下來的溝通是不是有機會更順利?
職場上,找人不只是找人,而是要找與那個人最適當的溝通方法...不是嗎?

2011年2月2日 星期三

Yo! 谷哥也要自己來Checkin/Checkout

LBS提了很久,近年來才被FourSquare(以下簡稱4SQ),街旁之類的網站,真正玩出一些趣味。2010年也相傳谷大哥要直接收購4SQ,不過竟被4SQ斷然拒絕。還好閉門羹吃了不只一次的谷學長,早也有了心裡準備,既然不給娶,那我就好好培養我的童養媳吧。

Google旗下的產品 Google Latitude(聽說中文叫做“縱橫”)也公佈了即日起也開始提供checkin(簽到)的服務。

簽到不稀奇,畢竟已經有人玩在先。但這次谷學長似乎想要一次迎頭趕上,這一來就提供了4SQ最近才有的上傳照片的功能。當然,還有其他4SQ沒有的!

Google Latitude Checkin:

1) 簽到也可以上傳圖片與描述
2) 自動簽到功能 (這個我覺得好,因為每次按的好累)
    a. 跳出提示再讓你確認
    b. 直接自動簽到
    c. 離開後可以checkout (這才對嘛,哪有住房不退房的呢)
3) 結合Google Maps & Place


谷學長對於提供新服務似乎不遺餘力,但是令人詬病的是,產品之間的整合仍覺得令人力不從心。尤其是mobile 與 social network的整合,明眼人看著就有東西可以整合在一起,讓自己的產品更壯大,但谷先生卻不用(Google Buzz+Google Place+ Google Map + Google Latitude...)。

不知道是谷學長內部出了什麼事情,還是事情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?


這次更新主要提供了Android版本,iPhone版本只能看到別人的checkin,要用iPhone checkin的人還要再等等。話不多說,喜歡嘗鮮得人看完影片就來下載玩玩吧!